close

IMG_0775[1].JPG

當我瞥見這個美景,立即讚嘆不已,這就是...傳說的艾倫岱爾王國嗎?

(現實點,那是奧地利的哈修塔特!!)

沒錯,我搭乘遊覽車至哈修塔特,前往奧地利(歐洲?)最美的村莊/景點。

明信片角度:

「哈修塔特明信片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
真的很美!

其實,哈修塔特是一座小村莊,有少數居民,他們從事很多有趣的習俗活動,現在就來舉一個例子:

頭骨墓是一個墓地,只要你居住在這一帶,並且加入天主教,死時就要把頭蓋骨埋進土裡,重要的是,家人必須在頭骨上畫畫,祈求死者在天靈安心。

但因為要錢又麻煩,不僅需要加入天主教,死者本人當然也要同意才行進行儀式,所以離現在最近的是1995年的一位女性。

說到天主教,這個村莊的人以前其實不是信天主教,大多是基督教(新教),只有少數是天主教而已。

回到正題,我們一路搭遊覽車到哈爾斯塔特湖畔,湖面清澈,能見底,夕陽映的不能用文字比喻。

我拍了非常多照片~

line_211603435535997.jpg

他們村莊的木屋、樹屋都很矮小,色彩鮮艷亮麗可愛,我覺得是休閒的好去處。

line_211605919166766.jpg

到了哈爾斯塔特湖了!~@0@~

真的很美,不過這還不是最好的拍攝角度。

我上我去查了一下,哈爾斯塔特展望點在這,也就是拍明信片角度的最佳點喔~

於是我們繞了一大~圈到對面,走了很久,路上遇到了好多小動物,除了小鵝在路上閒晃(我真懷疑牠是從哪裡跑出來的?),還有誘人可愛的小貓咪。

我不得不說,這裡的自然生態真好!

突然,噹噹噹噹!咦?才兩點五十五分呀?

原來,塔上的時鐘是會從五十五分左用噹到整點的,而塔呢?就是照片裡必備的建築啦~

image

嘿嘿沒錯就是它。

有看到上面有一個古老的鐘嗎?

聽說那老鐘是從二次世界大戰就存在的喔~

所以這裡真的有非常多古色古香的建築和有趣的習俗,很有特色!~

說到第二次世界大戰,就讓我想起這裡兩年前(?)曾有大火,至今仍不知道是人造或是自然造成的,不過到現在仍留著遺跡。

因為這裡的房子全是木材所見,很多房子都被燒毀了。

我經過被火燒過焦黑的樹, 枝頭仍冒著點嫩芽...

image

真的很可怕,我只有看幾秒鐘(+拍照),就急急忙忙的離開視線。

好啦,看到湖畔的景色,心情又不知不覺地好多了。

途中,我拍了很多照(真的覺得不拍好可惜啊~~)~

image

身全被雲霧圍繞著,真的超~美的!

image

很美,但這還不是最美的景象。

我看著買到的明信片,心中不知不覺的認為那個角度是最好的拍攝點。

但反正多拍也不會怎樣,於是我繼續拍下去。

image

再往前走一點,塔已經被山群擋住了,但房子木屋變大了,所以我也拍了一張照片。

image

(我已經沉醉於湖畔的倒影了...別吵我。。。)

不管是山,不管是雲,不管是房子,不管是人,不管是湖,還是陽光,似乎都佔據了我的整個腦子和視線...

image

走了好久,我手也酸了(拿手機拍照),才終於再次看見鐘塔,於是我興高采烈的歡呼,先前的腳酸手痠都不見了。

我找了好多柵欄不同的洞洞拍照,尋求最適合的拍攝角度,再拿明信片比較,最終拍出令人滿意的照片~

IMG_0775[1].JPG

超~~美的,對吧!!~

有人說如果下雪,會更有冰雪奇緣的fu,但是我覺得這樣也挺好的。

下雪有下雪的美,陽光也有陽光的美,不是嗎?

享受了好久這樣的美景後,發現在這裡拍了已經超過半小時,但我一點也不驚訝,誰能抗拒這樣美的誘惑啊???

不過,我也往商店區出發。

依依不捨地和哈爾師塔特湖說掰掰!

說到商店,這裡根本沒賣甚麼,不過倒是有幾樣東西蠻有名的。

首先是木製玩具,我買了許多有趣的玩具,打算回家和妹妹玩。

恩~還有很多動物的造型。

剩下的木製商品就等你去發掘囉~

再來就是鹽,薩爾茲堡(鹽堡)和這裡的鹽都非常有名,尤其是玫瑰鹽,買了可以回家加在牛排上面。

然後呢,當然就是明信片啦!

我去店家購買時,一大堆觀光客在排明信片,好在我有搶到。

因為它不僅可以和你拍的照片做對比,做比較,還可以紀念(雖然說照片也可以紀念沒錯啦,但是在當地買的更有紀念價值吧~)。

我是不覺得有誰捨得把明信片寄出去,但多買一些,「也許」能讓朋友也見識到這種美景喔~

愉快的時光總是很快的過了,瘋狂購物後,我再次看了幾眼(很多眼)漂亮的景色,最後搭上遊覽車和哈修塔特說掰掰了!

 

資訊區:

哈修塔特(哈爾斯塔特)

(不用買票!)

地址:奧地利奧地利周薩爾茨卡默古特地區的一個村莊,位於哈爾師塔特湖畔旁

人口:將近1000民居民,有許多觀光客

海拔高度:551米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udrey 的頭像
    Audrey

    Audrey的異想世界

    Audr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