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老師是我的鋼琴老師,從我幼稚園時就開始教我,曾說了很多意義豐富、重要的字語,所以我把她說的話來寫成散文。
其實鋼琴的很多東西反映了生命的意義,不只蔡老師語錄,我當然還會寫一些自己學鋼琴的心得或是秘訣、建議...等。
若喜歡的話,按個推,留個言,關注我,分享一下!
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
【沒有兩個音或兩句話是一樣的】
蔡老師曾語氣重重的和我說。
一樣的兩個音,到底是要怎麼不一樣?
我臉上浮出困惑的問號,歪著頭看著她。
但她並沒有解決我的疑惑,只是以「你以後自然會明白」的樣子看我。
之後彈了莫札特的奏鳴曲,發現她時常問我:「兩句相同嗎?」
莫札特時常使用變奏,因此常常有幾句一樣節奏。
問完後,我竟會立刻改變。
有時候是第一句小聲,第二句大聲,有時候是相反。
有時候是第一句慢,第二句逐漸變快,有時候是相反。
這時的我,立刻明白她的的意思:
要有變化,不要硬梆梆的。
但這時一個大問題出現了:怎麼可能兩個音不一樣?
莫札特的曲子也時常有十六分音符,要很快地彈奏同一個音,讓人覺得有速度感、很敏捷快速。
我想呀想,終於認為:應該根句子的道理相同吧?
假設一小節有五個相同的音,即可漸快漸慢、漸弱漸強,時慢時快,時弱時強。
有了這些輔助,即便一小節也有很多變化。
有了這些變化,縱使彈錯音旁人也不會罵。(故意弄有押韻,嘿~)
所以這些變化使得曲子更加豐富,更加有趣,不會死板板的像鼓一樣敲呀敲,敲得令人厭煩。
【沒有兩個音或兩句話是一樣的】
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
【自己的話】
我自己也覺得彈鋼琴並不是像打鼓一樣,並不是去「打」鋼琴,是去「彈」鋼琴。
就像...打皮球一樣。
雖是說「打」,但那顆球是有彈性的,是可以活動的。
假使我打得狠,那皮球就繃得緊,彈的高,被打到會痛。
假使我打的沒勁,那皮球只是在地上跳了一下,即滾到一邊去,也不會彈回來。
如果學會控制那皮球,你就可以學著一些更高難度的招數了;如果學會控制彈鋼琴的速度、感情、大小聲...等,你就可以做更多變化了。
當你有了更多的變化,整首曲子便不會那般無聊,眾人反而會去細細聽你的「變化」。
我想,能夠學會控制,然後做出變化,就是最高境界了。
那麼,到底要怎麼變化呢?
我想,除了聲音大小聲,速度快或慢還要注意感情,柔或狠,都可以被他人視為你心中的這首曲子。
但如果全首都是狠狠的彈奏,很有氣勢且像衛兵走路那樣,我想,加入一點柔的感情也許會比較好。
最重要的仍是,你對那首曲子的了解、解釋。
我認為,透徹的領悟那首曲子的風格,才能做出適當的「變化」吧!
【自己的話】
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
摘要詞句:
【沒有兩個音或兩句話是一樣的】
【學會控制彈鋼琴的速度、感情、大小聲...等,就可以做更多變化】
【透徹的領悟那首曲子的風格,才能做出適當的「變化」】
【要有變化,不要硬梆梆的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