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.文前準備
課文題目: 第十四課 地下護衛軍
1.審題:人、事(為何、如何)、時、地、物
2.聯想:連結相關經驗
3.定題:換個題目(寫成相同或類似的內容)
4.從題目中預測文章內容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1.課文熟讀
第十四課 地下護衛軍
西元一九七四年春天,在中國西安附近的西陽村,幾個農民在挖水井時,無意間發現了一些陶人、陶馬的碎片。經過考古學家鑑定,認為它們是秦代的文物,而後便大舉開挖。於是,世界著名的文化藝術寶藏——秦兵馬俑出土了。
中國第一位自稱「皇帝」的君王——秦始皇,為了死後能坐擁帝國,因此在生前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,為自己建造了巨大的陵墓。這座皇陵布局講究、規模龐大,全區面積超過三十萬平方公尺。皇陵的外側是一個個的兵馬俑坑,位於坑內的兵馬俑,正是情始皇帝下京城的護衛軍。
為保存文物完整,目前僅發掘出其中三個兵馬俑坑。這只是秦始皇皇陵中的一部份,但其範圍之廣、文物之多,卻已是世上數量最多的陪葬俑。這三個坑成「品」字型排列,總面積近兩萬平方公尺,約有五十個籃球場那麼大。坑內挖出陶俑、陶馬七千多件,與真人真馬一般大,排列得整整齊齊,像一支紀律嚴整的軍隊。
兵馬俑部隊是由將軍統領,其中包含各種士兵和馬車。陶俑的容貌栩栩如生,表情生動傳神,服裝、髮型風格獨特,有如真人。將軍俑身材魁梧,身披鎧甲,昂首挺胸;武士俑體格健壯,右手提弓弩,整裝待發;跪射俑外披鎧甲,單腿下跪,拉滿長弓,似乎正要發射利箭。另外,還有生動的陶馬,雙眼圓睜,雙耳挺直,精神煥發。這些陶俑製作用心,彷彿重現秦代人的人物姿態,堪稱中國古代陶塑藝術的顛峰之作。
這地下護衛軍被埋葬兩千多年,終於重見天日,使中國的古文物,鮮活的展現在世人面前。凡是參觀過的人,無不被盛大的規模、雄壯的場面、嚴整的軍容所震撼。兵馬俑對人們研究秦代文化和藝術,具有很大的學術價值,不僅能代表中華文化的奇蹟,更是人類所珍藏的世界遺產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2.複習讀熟
讀熟方法:
1.找出主題
2.辨識寫作結構
3.連結經驗
4.尋找重點(全文主旨)
5.區分意義段
6.解決不懂的字、詞
**方法:拆-拆字詞 換-語詞替換 文-前後文理解 部-看部件 查-查字典 問-問別人**
7. 試著從文中問自己問題(推論題和事實題),並再次讀課文,回答問題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3.生字複習
- 圈出不熟生字、多音字、易錯生字
- 多練習不熟生字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4.測驗挑戰
第十四課 地下護衛軍->點我做測驗
如果不行的話,請嘗試 https://forms.gle/HhXMpJDUaxsDXsAAA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5.深度思考--與同學討論看看
**兵馬俑為甚麼能稱為「中華文化的奇蹟」?
**用六何法整理出本課大意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6.檢討複習
錯了幾題?錯甚麼?錯的地方再試一次,從文中找出答案。
- 訂正:檢查錯的地方,訂正,看看為何錯了?
- 檢討:看看為何錯了?怎麼個錯法?
- 統整:注意所有錯的類型、錯的地方、整理出不熟的段落 -->讀熟那個段落,讀出那個段落的題目
- 筆記:將易錯的題目記在筆記本上,期中考時可拿來複習。將解決的方法、課文重點記在筆記本上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7.重溫課文
再讀一次吧!課文在上面,讀完後,不妨再寫一次筆記本上記載的題目吧~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8.補充-影片補充
兵馬俑之謎 探索秦代科技-民視新聞
留言列表